2010年12月12日 星期日

2010年11,12月對台獨運動的發言

2010年11月21日台灣獨立建國聯盟世界中央委員會會議發言

---
黃爾璇:對於台獨運動或本盟的名稱及扮演角色的檢討,在議論時似應注意下列幾點:

獨立建國的概念
獨立建國這個名詞非常適當,獨立與建國是一體的兩面,毋庸懷疑。為何會猶疑,是因為運動過程中遭受阻撓、曲解、醜化和困擾所致。世界上,國家獨立的風潮主要有兩波,一次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殖民地紛紛脫離列強獨立,建立自己的國家,聯合國1960年諸殖民地國家與人民賦與獨立宣言及其後通過的兩部國際人權公約(第一條人民自決條款)更鼓舞這個風潮;再來是,1989年起隨著蘇聯解體、東歐劇變,第二波獨立運動風潮興起,掀起另一波獨立建國風潮。很可惜這兩波風潮,台灣都沒能把握機會,爭取獨立,自絕於世界潮流之外。這除了我們自己的努力不夠,主要歸因於長期受到外來政權統治,造成台灣人的奴性,尤其國民黨統治手段殘酷高明,台灣人受到壓迫,不知反抗、不敢反抗,不敢挺身建國;另一原因是處於冷戰的國際環境架構下,內外情勢不利,造成台灣獨立迄今未能成功。

獨立運動方法論
1. 政治學理上的討論,早期著重獨立(independence)論述;到1960-70年代,出現Nation-building的論述,也重視民族國家的擘建,建國意味很濃厚。
2. 現代獨立運動的內涵為何?首先應講究方法的運用,怎樣的方法才能達到目標,不斷檢討是否採用對的手段、適當的手段、有效的、有力的手段,這是策略學中討論的 means-ends的分析,這其中可以是直線達到的,也有像曲棍球式曲折式,分階段式的才能達成。
3. 再說獨立建國的手段,最強烈的是revolutional change,革命性的改變;另一相對溫和的是漸進式的改變incrementalism,如蠶食一般,慢慢擴張。前者包括 revolt , violent, assassination, revolution…;後者包括選舉等四權、立法鬥爭、罷工、工農運、示威遊行等社會運動。採用這些手段無非是要達到目標,若山頭太多相互掣肘,搞不清楚狀況,沒有策略,忙亂無章,雖然每天敲鑼打鼓,到頭來甚麼目標都沒有達成,呈現歸零現象,猶如目前的台灣社會,迷失方向。
4. 再來,談到運動的模型,運動包括政治運動與社會運動,兩者應互相配合;台獨聯盟係屬政治性運動為主的團體,首先,最重要的是領導核心的決策能力,再來要時時刻刻檢視配合要件,即利用的手段方法及選定的目標對不對;還有對周圍環境的條件應謹慎判斷,包括對「對立團體」和配合團體的分析評估,像現在國民黨是我們的對立團體,但現在的國民黨跟以前的國民黨又不同,現在的國民黨聯合中國與我們對抗(聯共制台獨),對象情形轉變,我們自然也得跟著調整。

甚麼才是獨立
非外力的國家權力可以支配的有主權的政治共同體,才是獨立。台灣目前對獨立的論述非常混亂:1995年起民進黨領導者有人逕宣稱「台灣已經獨立,如民進黨執政,不必也不會宣布臺灣獨立」;有人說:現實上,目前的國號就叫做中華民國;1999年5月黨大會通過「臺灣前途決議文」表示,臺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任何有關獨立現狀的變更或制定新憲法,都須以公民投票的方式決定,國號部份則以「臺灣,依目前憲法規定之國號─中華民國,其領域及於台澎金馬及其附屬島嶼。」;其後也有說憲法一中的等等。獨派的,有人主張「台灣是事實獨立,法理未獨立」,有人主張目前是佔領管理狀態;也有人說維持現狀就是獨立,可是維持現狀可以維持多久呢?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暫時允許中華民國存在,俟未來要用國際法繼承理論來併吞台灣。本盟黃昭堂主席曾發表論文要「確立台灣主權」,面對台獨被汙名化,希望各界都可以接受這個名詞;許世楷博士曾說要選擇有利且有說服力的台灣獨立建國理論,即新興國家理論。台獨聯盟是一個核心組織,應扮演火車頭角色,對外應有明確一致的說法,多元化觀點可以包容,但傷害到獨立建國目標的主張,應予駁斥。

台灣面臨危機
目前台灣面臨極大的危機,中國流亡作家袁紅冰著有兩本暢銷書《台灣大劫難》、《台灣大國策》,提到台灣將面臨大衝擊;在他的書中透露,2008年3月馬英九當選總統後,中國高層決策中心曾有秘密會議討論如何儘快收復台灣,尤其是2012年總統改選時是中國出手的機會,類似的相關情資大家都應注意蒐集,善謀對策。
----

沒有留言: